“近年來,國內豬群不僅檢測到歐洲型藍耳病毒株,且感染有上升趨勢。”農業(yè)部獸醫(yī)中心研究員田克恭在近期多個技術研討會上透露其實驗室團隊對全國豬病流行性調查的結論:2011年,通過對97個原種豬場共4982頭豬只的流行病調查發(fā)現,其中8個場共13頭豬只檢出歐洲型藍耳病毒株,豬場檢出率達8.2%,個體檢出率達0.3%。專家認為,豬群檢測出歐洲型藍耳病毒株,意味加劇了國內防控藍耳病的復雜性和控制難度。特別是近期隨著氣溫升高,藍耳病病毒即將進入活躍期和高發(fā)期,養(yǎng)戶擔心“高熱病”會接踵而來。
長期以來,國內藍耳病毒株一直是以美洲型為主,經典毒株與高致病性變異毒株同在。歷年來該病流行規(guī)律各地有其各自特點,但總體流行規(guī)律比較類似。本病多呈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其中6月~7月份為發(fā)病高峰,發(fā)病日齡逐步由保育階段向中豬階段轉移。臨床表現主要特征有:觀察豬群21天,發(fā)病豬群至少3日體溫在41℃以上;出現精神食欲下降、眼結膜炎、咳嗽、喘氣等呼吸道癥狀;剖檢時可見肺部片狀實變;1月齡死亡率80%以上,育肥豬死亡率40%以上。
藍耳病防控一直是業(yè)內的難題,業(yè)內一直懷疑國內豬群存在新型藍耳病毒感染,即歐洲型毒株。從近期田克恭及其所帶領的實驗團隊進行的全國豬病流行性調查結果看,驗證了業(yè)內此前的猜測。田克恭介紹,去年該實驗室從全國7個省100家重點原種豬場調查結果顯示:24.5%豬場藍耳病陽性,18.6%豬場美洲型陽性,11.2%豬場高致病性藍耳病陽性,8.2%豬場歐洲型陽性,15.3%豬場兩種基因型均存在。
“雖然歐洲型檢出率并不高”,田克恭說,但都是從全國重點原種豬場檢測出來的,這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說明國內原種豬帶毒,存在散毒的風險。此外,田克恭強調,通過流行性調查顯示,歐洲型藍耳病有很確切的證據是通過引種帶來的,更可怕的是該實驗室還零星地在商品豬群上也檢測出歐洲型毒株。
中國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教授楊漢春也在不同場合強調,國內藍耳病防控壓力的嚴峻性,不僅發(fā)現歐洲型(基因Ⅰ型)毒株的存在,而且毒株間存在明顯的基因組差異。
不過,上述兩位專家一致認為,高致病性藍耳病毒株仍是目前我國的優(yōu)勢流行毒株,也是引發(fā)豬藍耳病疫情的主要毒株。楊漢春介紹,2010年~2011年該實驗室從發(fā)病豬群(場)分離到的藍耳病毒均屬高致病性毒株(2009年對藍耳病的監(jiān)測,高致病性毒株占37/43、86%;2011年占48/54、88.9%)。
對于如何防控藍耳病,楊漢春認為,強制免疫、普遍免疫、頻繁免疫都是不科學的。豬場應選擇適合于自身豬場的疫苗,合理科學使用。他建議,一個豬場只使用一種活疫苗,避免使用兩種以上的活疫苗;若藍耳病僅在保育豬出現感染,則哺乳仔豬斷奶前免疫1次;若藍耳病在哺乳仔豬后期出現感染發(fā)病,可在3日齡(滴鼻)免疫接種;經產且抗體陽性母豬群不免疫;后備母豬可在配種前1個月~3個月免疫1次;藍耳病陰性豬場和穩(wěn)定豬場,不建議使用活疫苗,可選擇注射用抗生素,對豬群進行藥物保健,或在飼料中添加適合的抗生素。